局部微生物结构和介导免疫细胞功能变化的深入研究,为符合中医治则治法的创新药物开发提供帮助。5 总结与展望随着微生物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进一步发展,肺-肠轴的潜在机制在许多临床现象和实验数据中被逐渐揭示
化科研支持和转化研究平台。1.具备完善的医学检验研究支撑平台,配备代谢组学、蛋 白组学、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病毒学、免疫学等基础与转 化研究平台。2.应当具备高新检验技术和新生物标志物研发、转化应用
苗华,张旭.茯苓结合有氧运动对大鼠基于代谢组学表征的血脂紊乱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11):1013-1017.收稿日期:2019.05.10
盛文,孔玲,韩莹,韩金伟,刘志东,张爱华,王喜军.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开心散干预老年痴呆症大鼠的效应物质动态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10):1653-1669
治验二则[ J ] .湖北中医杂志,2016,38 ( 9 )临床杂志,2019,31 ( 9 ):1628-1630.[26]陈琛.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干姜和炮姜活性组分对溃疡性结肠炎干预作用的研究
危险因素,探讨建立适宜的风险评估模型。同时借助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探索OP共病患者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或者差异性骨代谢标志物、易感基因等,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警,从而选择适当的干预手段
4.7)和具有更多样化菌群(pH=5.3)为主的群落低得多。BV患者的阴道pH值通常大于4.5,比健康人的pH值高得多。代谢组学研究表明,菌群失调伴随着阴道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代谢物类型的变化。与BV相关